梧桐基金會與林業試驗所在2015年3月邀請到「藍色經濟」概念創始者甘特鮑利來到台灣。甘特鮑利是全球智囊組織「羅…
可不可能有一天,當我們睜開眼睛,發現再也沒有「垃圾」、不用再煩惱「廢棄物」的問題呢?究竟在台灣有沒有可能實現「…
全球與我國能源現況 合理的預測,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在未來仍會快速成長。全球至今仍高度仰賴石油、天然氣、煤礦等化石…
請問綠色企業? 2014年底一個低溫又滴雨的周末午後,包括專業回收業者大豐環保生物科技公司、以植物澱粉取代塑膠…
企業社會責任省思 在聯合報當了11年的記者,2009年起離開主流媒體成為獨立記者的朱淑娟,報導環境相關議題已超…
興采實業-廢棄物變黃金 成立於1987年的興采實業是台灣起家的紡織業者,發展至今,仍堅持著一條龍的生產作業,從…
大豐環保科技-搖籃到搖籃,零廢棄的實踐 上便利商店不是只能買飲料、加值、繳費、提款,在台灣,已經有專門回收資源…
大愛感恩科技-用大愛及創意解決環境問題的社會企業 台灣每年至少產出45億個寶特瓶,這麼驚人的數量,有一部分被運…
綠經濟專欄曾介紹過庶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小行動,經濟的構成環節包括庶民、企業、與政府,在轉型綠經濟的過程中…
談在地經濟之前,我們必須先知道一個事實,台灣的能源自給率不到0.6%,糧食70%靠進口,吃的、穿的幾乎都要靠進…
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